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三个结构性挑战:高端车型边际拉动效应递减,县乡新能源渗透率明显低于城市,微小型车战略潜能未能得到一定效果释放——同样来自姚佐平。是否要认同这个观点呢?
有关边际效应的描述应当是相当精准的,一种新技术产品的普及应用总是由高至低的;新能源汽车里的高端车型在普及初期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通俗来说就是高端车型才能从一证券交易市场引领新的潮流。这样的规律和顺序能够理解为边际效应。但是现在的边际拉动效应的作用确实在递减!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跨过鸿沟理论的初级阶段,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迅速增加和疯狂营销已形成新风潮;在此阶段里无需再通过“风向标”来指引方向,还需要的是在主流车市场里形成规模。
在存量市场阶段和economic downturn的客观事实面前,主流车的心态同样需要变化;目前看来的最佳参考应当是日系汽车里的典型车型K CAR。所以支持导向微小型汽车发展是有道理的,如果能形成属于本土车市的微小型汽车文化,对于激活年轻消费者的汽车消费欲望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并且类似车型的特点更适合三四级市场,对于助力汽车下乡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作者觉得应当摒弃偏见,取消并禁止地方对微小型新能源汽车设置特殊的购置税、号牌的限制;类似的“面子方案”或者带有明显地方企业保护特色的方案,其不仅脱离实际且会制约汽车产业的发展。
“竹和铝”等轻量化材料是广西的优势产业,铝合金材料在汽车轻量化方面的应用比较广泛。
车身覆盖件材料显然不宜用这样一种材料,内饰材料是不是能应用只有拭目以待;相较于竹木材料,密度上和碳纤维相当的塑料应用最多。不过曾经确实有一些车辆的内饰采用过实木材料,所以竹材或许也有一定的可能和新能源汽车碰撞出火花。
五菱汽车虽然慢慢的开始在新能源汽车赛道里逐步向上,打造出了从紧凑级到中型尺寸的新能源汽车;但诸如五菱宏光MINIEV、缤果等微小型汽车的销量占比依然比较高,所以上述方案看起来有些帮自己说话的味道。但是从五菱之光EV这台有明显K CAR风格的小车上市之后,市场的反应能说明上述方案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