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实行公建民营模式助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的建议》的提案(第058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诚如你所言,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据“七普”数统计,衢州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57.92万人,占全市非流动人口总数的25.44%,老龄化率居全省各地市首位。其中,农村老年人口40.72万人,占全市常住老年人口总数的70.3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和难点关键在农村。如何采取比较有效的政策举措、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已是我们亟需研究和解决的工作。你所提的问题契合实际,给出的建议很有明确的目的性,市委、市政府对此一直格外的重视,并致力于采取系统性的措施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有关短板,解决相关问题。
一、“规划引领+要素保障”,服务体系更健全。一是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一直在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实施“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编制市区及各县(市、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明确养老服务发展目标及方向。目前,各地基本形成1个中心养老机构+X个中小型养老机构的“1+X”养老机构布局。二是提升县级养老机构承载能力。积极地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破解公办养老机构薪酬待遇偏低、照护人员短缺、运营管理滞后等问题。2023年开化县福利院国企化改革入选全省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试点,目前已完成改革,改革成效明显。今年4月,江山市福利院被列入省级试点,改革工作正有序推动中。三是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全市已建成102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并实行社会化运营,通过招投标等形式委托杭州钱江、杭州巾帼西丽、衢州逸和源、开化泰寿等专业服务机构承接运营服务。深化推广“以地养老”运营模式,同时引导鼓励社会化运营,完成打造龙游小南海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江山双塔居家养老“未来生活馆”等10家集中式养老服务示范点,助力优质养老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满足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就近就便得到养老服务的需求。四是加快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539个,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日间照料服务。此外,我市2022年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项目(全省仅杭衢两地入选),按照“一户一方案”,为困难家庭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311张,将专业养老服务带入寻常老年人家中。该项目2次获民政部通报表扬。
二、“硬件改造+软件升级”,服务水平更加优质。一是提升集镇敬老院服务能力。结合全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积极开展乡镇敬老院撤并整合工作,集中资源提升农村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目前全市一共完成15家乡镇敬老院撤并。同时,为解决特困供养对象中失能失智人员的照护问题,谋划建设了柯城区社会福利院、衢江区失能照护中心、常山县第三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二是推广“公建民营”模式。全市现有18家养老机构通过引进专业团队实行“公建民营”,提升服务水平,如龙游县广和长青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县域内首家医养融合的新型养老机构,拥有自理型、护理型、医养融合型养老床位、医疗康复床位共计600余张,入住老人300多人。同时,以城区养老中心为龙头,在塔石镇等乡镇新成立了5家“公建民营”养老中心,总养老服务使用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合计有养老床位1122个。三是探索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全市养老机构中实现医养结合的99家,其中内设医疗机构的16家,签订医养合作协议的83家。其中市天颐老人之家《以互联网为手段创建智慧医养模式》获选全国200例医养结合典型经验之一。积极推动建设市级、县级和乡镇级不同层级的康养联合体模式,打造具有衢州特色的“家门口的康养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完成康养联合体75个,其中县级9个、乡镇级66个,乡镇(街道)康养联合体覆盖率达66%。各级康养联合体建成以来,致力于推动专业康复医疗资源下沉,让康养服务不再囿于医院或养老院,而是来到百姓家门口。
三、“统筹谋划+分类施策”,服务模式更加创新。一是提高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聚焦高龄老人,实现高龄津贴提标扩面。在原福利待遇不变的基础上,指导各县(市、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分年龄段阶梯式提高高龄老人福利待遇,并将高龄津贴发放对象从享受城镇和乡村居民养老金待遇的老年人扩大至拥有当地户籍的所有老年人。截至2023年底,累计发放高龄津贴7139.6万元。目前,全市约有8.6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二是加快养老服务补贴迭代升级。深化推广养老服务“爱心卡”,为60周岁以上失能失智及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浴、助行、助急等“六助”服务。老年人能够最终靠电话下单、线上点单、线下购买等形式,在准入的服务机构(企业)选择养老服务项目,也可用于入住养老机构的床位费、护理费等结算。如柯城区作为省级爱心卡试点,探索实行由公心分、孝心分、暖心分、公益分组成的“爱心分”服务模式,根据“爱心卡”发放对象,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00-500不等的“爱心分”,老人凭爱心分可兑换等值服务。三是全市域推进“助老三件事”。聚焦“吃饭难”,打造老年食堂。2023年,全市新建老年食堂109家,助餐点226个,目前全市500余家老年食堂正常运营。2024年,省七优享“老有康养”专项工作下达我市任务新建162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占全省任务数6%;聚焦“清洁难”,上门助洁服务。解决低保和低边的失能失智、高龄居家老年人洗浴、家庭保洁、房间整理、被褥洗晒等生活难题,累计为8928人提供上门助洁服务约69万小时;聚焦“看病难”,建强移动医疗体系。打造“行走的医院”项目,为老人提供基本服务包,组建移动医疗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知名专家远程问诊服务。目前,累计为13.27万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100%。
下步,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目标要求,充分吸收你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推进我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现新突破、新提升。一是持续提升中心集镇敬老院服务能力。推进乡镇敬老院撤并整合工作,将特困供养对象向县城或中心集镇的养老机构集中,每个县(市、区)打造1-2家示范性特困供养机构,集中资源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二是深化推广养老服务“爱心卡”。加大“爱心卡”宣传力度,鼓励合乎条件的老年人积极申领并使用“爱心卡”购买养老服务,同时加大服务企业入驻的招引力度。三是深化推进“助老三件事”。在有效解决困难家庭、失能失智等居家老年人就餐、助洁、就医等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水平,使更多老年人“养老”变“享老”,组建移动医疗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知名专家远程问诊服务,持续为全市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